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水墨人物画家杜滋龄:生命之境笔墨之歌

2017-06-27 22:05栏目:策划

原标题:杜滋龄:生命之境 笔墨之歌

晴云(国画) 97×180厘米 2008年 杜滋龄

在现代水墨人物画领域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杜滋龄,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2017年书法比赛,他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在许多方面和20世纪以来的前辈和同辈杰出艺术家有相同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却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作品有独特的个性面貌。

成果卓越的现实主义人物画

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现代人物画坚持的写实方法和传达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背向而行,因而缺乏现代性,是陈旧的绘画形式。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由于它借鉴和吸收西法以充实中国画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导致了人物画笔墨传统的失落,由此,现代写实的中国人物画“西化”了,缺少民族精神。

综观20世纪世界艺坛,不能不承认西方的现代艺术独占鳌头,影响很大,它的出现与西方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现代哲学、与人们现代的生存环境和新的审美追求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它的产生与存在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但是,这并不意味西方式的现代主义应该一统天下,包括现实主义在内的传统艺术形态都应该束之高阁,再无生存价值。事实上,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在各个民族和地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不受到特定民族和地域历史文化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不能脱离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和大众审美习惯。将一种艺术模式强加于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中和”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决定了艺术在渐变中发展,不求急剧的变革,坚持对传统推陈出新的原则,而不是用颠覆传统的方式求新求异。

20世纪西学东渐、西方写实绘画进入国门时,我国文化先驱们智慧地采取了有分析地接纳和借鉴的态度,主张在尊重、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合璧、交融或结合的创造。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影响最大的徐悲鸿、林风眠等,都积极提倡中西合璧的方针。徐悲鸿在五四运动期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明确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林风眠把融合中西当作美术运动的目标,他为杭州艺专拟定的标语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刘海粟主张:“一面尽力发掘我国艺术史也属固有之宝藏,一面尽量吸收外来之新艺术,所以旋转历史之机运,冀将来拓一新局面。”众多人物、山水、花鸟画家,均不同程度地从西画中吸收养分,为中国画表现语言增添了新元素。在中西融合或中西合璧的大潮中,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人物画成果卓越,涌现了几代杰出艺术家: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杨之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刘文西、卢沉、周思聪、刘国辉、吴山明和本文论述的杜滋龄等,以及比他更年轻的一代。这是阵容可观的新老艺术家群,他们用笔墨在宣纸上描绘历史和现代人物,创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画廊。我国现代人物画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局面,不仅一改长期以来中国画领域人物画的颓势,而且以其新的题材内容和以线为主要语言的表现形式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

坚持写生的多面手

杜滋龄之所以执着于写实手法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水墨人物画,因为他有用水墨语言使人物画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出生于1941年的他,自幼有绘画天赋,虽没有进过美术学院本科深造,但靠勤奋自学成材,被破格吸收进专业单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滋龄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由于他勤奋地强化造型与笔墨基本功,绘画水平大有长进,在连环画和文学插图领域做出成绩,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并受到叶浅予先生的看重,悉心给予指导。1979年至1981年,杜滋龄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从师于叶浅予、李震坚等先生,学识与视野、功力与修养均有很大提高。学业结束后,已经跻身画坛的杜滋龄,又长期担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后又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教授和系主任,一面从事繁重的美术编辑和教学工作,一面在绘事上做创新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杜滋龄是一位多面手,他创作了一些古代革命家和文艺界名人的肖像,也钟情于古代名士肖像和文学插图,如描绘苏轼形象及其诗意画,为老舍先生《骆驼祥子》创作的插图。但描绘现代各民族人物形象,构成他艺术创作的主体,也是他主要的艺术贡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