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最准确的书画资讯

不平凡的胡凌

2018-03-06 16:09栏目:书画圈
TAG: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永无止境精益求精地向文化心灵的高峰攀登——记文化战士胡凌
 作者:周德宝
    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人的事。
      胡凌,原名胡凤英,1965年出生在韩城市金城办东彭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有幸的是在那个年代她成为韩城氮肥厂的一名正式工人,在当时可是好多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城里人,正当胡凌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她下岗了,她茫然无措的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在痛定思痛后,她甩掉一切思想包袱,依然决定独自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她先后当过小摊贩、修鞋匠、清洁工、洗衣工、家政员、护工、计生干部、碎戏演员、短剧编导等等,凡是女人能干的事情她几乎都干过,这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正当她全力一扑,日子过得有所转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997年3月,和她一块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突然撒手人寰了,人常说,祸不单行,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了她的身上,脑梗塞,冠心病等几种病缠绕着她,想吞噬她的生命。但这一切都没有打垮她,这都跟她年轻时候的做人做事的性格分不开。青年时代曾是象中宣传队、韩城故事调讲团演员。
        更辉煌的是她曾任龙门镇上峪口学校校长,还被评为市级教改能手,还获得过龙门镇教工女子乒乒球赛冠军。当时的她可以说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脸上永远充满着自信,阳光,严肃与活波,永远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心灵的渴望,面对这重重打击,面对这一付家庭重担的艰辛,都没有打垮她,压垮她,反而是她越挫越强,感觉责任越来越大,她不仅靠自己坚韧的毅力,挑战了命运,而且还挑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抚养了自己的孩子,还先后抚养了三个孤儿,她不仅省吃俭用,而且还给她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终于把三个孩子送进大学校门,实现了她和孩子们的愿望,这一切的一切,党和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金城办关工委,东彭村关工委赠予她“关爱楷模”的牌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向着文化的高峰攀登……
     在这些成绩面前她都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2009年12月,在陕西电视台举办的西北首届电视DV大赛中,由她编剧、导演,主演的短剧《后妈》中扮演的后妈,再次获得大赛“最佳女角”。她获奖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农民的娃,一个下岗工人,能有今天,今生足够了。”这就是生活回馈她的最好礼物。这次她把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家乡贫困的大学生。
      她的事迹整版刊登在2011年4月7日陕西工人报第三版, 2014年4月又被入编到《西部骄子》。与此同时的同年还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司马故里的女人》和个人梅花画册。
   她的《司马故里的女人》书名的题词还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写的,在这部书里,描写了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二十年来如一日,几经磨难,几经沉浮,在逆境中坦然的完成了各种角色的变换,不等不靠,自主创业,最后终于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主人公的原型实际就是她本人,艺术来自生活还要高于生活。
       对此 陕西工人报,社会保障报,华商报,劳动报,韩城电视台、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对此都做过详细报道。
    从她一步步走过的心路历程和变迁过程,充满艰辛与传奇。给予了人们太多太多的启发和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她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宽广胸怀,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与疾病做斗争的无畏气派,养育孤儿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
     用她自己博大的胸怀,坚韧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奏响了和谐社会动人乐章。  如今的她,已迈向了一个更高的文化境地,不但著书立传,而且还修身养性学起了画画,笔耕不辍一直精益求精的追求艺术最高境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1月份,她的梅花在韩城老城的金都服饰亮相,共展出十三副,让人们大饱眼福,赢得了人们的赞许,她真是人间的奇女子。
       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对美好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给自己一份淡然,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平和于心态,守一份心净,淡淡的奋发向前!
天助者自助
成功者自救
得失荣辱不介怀,
自然落得人常在,
天生我材必有用,
无愧于心在人间。
     中国形象,中国表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胡凌不就是一个最好的阐释吗?